首页 企业动态

返回

【探索甘肃】走进西和,一起感知关于乞巧文化的前世和今生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西和为秦皇故里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祖先本是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为传说的“五帝”之一)的后裔女修,历史悠久。

    西和乞巧节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的汉族传统节日。乞巧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西和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当地乞巧中的“巧娘娘”据载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即织女,又名七仙女。善织“云锦天衣”。《史记·秦本记》:“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玄陨卵,生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西秦岭北支的西汉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带为织女原型女修的诞生地。据文献记载,乞巧活动形成于汉代,经唐宋发展,明清时代达到全盛。

     西礼乞巧风俗的分布,以西汉水源头的漾水河、盐官河流域为中心。风俗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做等。显露出的妇女们对自然、图腾、神灵、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的习俗信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上一条:甘肃文化旅游专题片《积石山民俗村》,感受最淳朴的民风
下一条:【探索甘肃】黄土情韵,古镇朝那